國內高性價比的氣相色譜儀—泰特儀器
國內高性價比的氣相色譜儀—泰特儀器
近日,儀器論壇專家yunzsep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人真的做不出高性價比的氣相色譜儀嗎?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的議論,以下為泰特儀器整理的問題討論詳情:
在分析儀器行業(yè),特別是氣相色譜儀領域,盡管島津、安捷倫等世界品牌的生產線早已經搬到了中國,盡管中國同樣的精加工技術、工業(yè)產品材料都已經大大降低了世界品牌的成本。然而,“中國價格”并未能出現(xiàn),國外品牌廠商利用中國國內客戶對國產儀器品牌的極度不信任,逆勢漲價,人民幣升值時,漲價!美元貶值時漲價!過陣子,改頭換面,換一個型號又漲價!
如果有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氣相色譜儀站出來挑戰(zhàn)進口氣相色譜儀,你打算從哪些方面考驗它?
價位、控溫范圍、升溫程序、電子流量控制、遠程控制、顯示屏、自動進樣器、在線分析,還是其他?
根據(jù)以上問題,儀器信息網(wǎng)用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們從儀器性能參數(shù)、成本與市場、售后服務與用戶體驗、國家政策導向等方面對各位用戶的觀點進行了分析、總結。
一、儀器參數(shù)性能
關于儀器性能參數(shù),用戶講儀器可靠性要好,可靠性比什么參數(shù)都重要。
現(xiàn)在國產色譜參數(shù)不比進口低,甚至為了競標,很多參數(shù)都高于進口的。但是儀器買來是用的,不是測參數(shù)的。比如一些觸屏、藍牙等參數(shù)都是浮云,實際測試中并沒有太大作用。
還有就是在驗收標準上打埋伏,參數(shù)只能在特定的檢測條件下實現(xiàn),稍有變化就無法達到,實際檢測效果與參數(shù)相差十萬八千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參數(shù)沒有任何意義。
有一位網(wǎng)友用過多種國內外廠商的氣相。他反映,國產氣相正常用時沒啥問題,但現(xiàn)實中還是有很多小毛病。工作站基本都是浙大N2000為模板的,工作能力不行,有待提高;流量控制實測不準確;儀器點火很惱火;應用太隨意,到現(xiàn)場只要做出來就可以,沒好好優(yōu)化,條件稍微變點就不行了;儀器故障報警功能太弱,針對性較差,有時候故障都不知道哪的問題,普通人員根本搞不定;盡做花里胡哨的東西,沒把基本功練好。
也有網(wǎng)友力挺國產儀器,特別是氣相色譜儀,相對來說已經做得很好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好不好用拿出來試試,不要用那些參數(shù)來迷信別人,口碑是用出來的。他去一些企業(yè)參觀時,看到國產儀器以最高的性價比幫助眾多第三方企業(yè)在市場上占了一席之地。談論儀器好不好,絕不僅是單純技術參數(shù)的比較。
二、生產成本與市場定位
除了儀器參數(shù)問題,也有用戶從研發(fā)成本與市場方面做了詳細分析與討論。
首先,高指標參數(shù)意味著材料技術等都要有嚴格的把控,需要精良的設備支持,無疑加大了生產成本投入,例如控溫擴展到450℃,實際上還是要根據(jù)擔體、色譜柱、配件耐溫這些指標來選擇適宜溫度,過高的溫控并不意味著有實際作用,而這部分費用會造成研發(fā)成本的急劇上升,打個比方可能控到300℃,成本1000,控制到450℃,成本6000元,這部分錢最終還是要攤到業(yè)主身上,不可能靠壓縮廠家的利潤去做。很多的參數(shù)都是適合就好了,像樓主說的20階程序升溫,有多少時候能用的到,每個環(huán)節(jié)按上面的指標去做,售價必然大幅提高,GC目前國產價格最高10萬左右,因為要達到這些指標,現(xiàn)在要賣40萬,但是之前的10萬儀器的性能已經能夠適用于日常分析,那剩余的30萬是否意味著浪費,有那個錢為什么不去買技術成熟的進口產品,不是廠家的人總會把很多問題想的很簡單。
如果準備實現(xiàn)以上性能,7~8萬肯定拿不下來,按8萬算,17%的稅即1.36萬。好點的公司分得很詳細,生產、研發(fā)、銷售、售后、管理部門,哪個環(huán)節(jié)不需要錢,也不可能說一個部門幾百,光售后服務價格看交通工具,基本在3000元以上,少了是不可能的。還必須考慮后期維修的費用,這部分少了,在質保期內多跑兩趟就虧損。至于其他網(wǎng)友所說的材料成本費,那要考慮耗損,這也分的很細,外廠定制價格數(shù)量多價格相對少,數(shù)量少價格結算下來貴。有的部件是非標的,外面加工費用極高,我們自己訂的3mm內徑外螺紋螺母12元一個,采購材料及配件也是要加17%的稅,同行業(yè)的又相互比價降價,別的賣6萬、7萬,你賣10萬。客戶覺得我同樣功能夠用,為什么要買貴的?銷量上不去,加強銷售跑業(yè)績,這部分錢又得增長。沒有效益的長期投資誰來支付這筆研發(fā)費,誰又能保證進口廠商不推出新的產品?盲目追求進口產品才是問題關鍵。
國產分析儀器可以做的好!關鍵是領導者的決心和長遠戰(zhàn)略眼光,不能簡單注意短期的經濟效益,要聽的進去不同意見。
三、售后服務與用戶體驗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國產儀器的售后服務與國外廠商比較有一定的差距,用戶體驗也有所不同。技術的先導者是需要市場開發(fā)的風險和前期投入的,維護一個品牌,也需要很大人力和資金成本。國外大廠商在售前、售后服務網(wǎng)絡建設、人員培訓方面都投入很大,高度重視用戶體驗,國內廠商在這些方面還是差距明顯。
售前技術支持方面,進口廠家多年積累的方法,國產色譜其實也能做到,但廠家并沒有能力提供這些方法和應用案例,這很難讓用戶放心使用。技術培訓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關鍵是似乎還沒有國產廠家把這些事情提升到一個合理的高度,從領導層就不重視,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儀器銷售后,有用戶反應國產的軟件數(shù)據(jù)完整性做的太差,儀器線性、穩(wěn)定性、流量控制也是問題。不是不想支持國產,儀器性能不好,售后很不給力,想支持也是有心無力。
市場定位方面,國產儀器要有自己精準的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而不是盲目去和進口設備競爭。將來如果國產和進口儀器的性能很接近了,他們的價格也會差不多,差別自然縮小。
一切需要時間。也有用戶覺得公司用的國產氣相色譜儀挺好用的,很多化工企業(yè),包括石化和煤化,都已經大量選用國產色譜了,而且運行非常穩(wěn)定可靠。努力提高儀器國產化,是我們中國人的共同愿望,只要用心去做,很多事情都會有所改變。
四、國家政策導向
中國的最低價中標策略,迫使氣相色譜儀生產廠家偷工減料,造就國內客戶對國產品牌的極度不信任!作為一個儀器開發(fā)者,深感悲哀!
還有國家財政制度,項目預算方面,比如個人買手機,有預算的都買蘋果了,如果買了便宜的國產機,剩下的錢不僅要收回,將來還會核減你的申報預算。很多單位買的起設備但用不起,核心問題也在此,日常開支限定得很死,人員一直處于短缺狀態(tài)。
目前國內環(huán)境使國內廠商看到的希望比較小,行業(yè)內的混亂又讓大家不是特別放心。因此,很多國內企業(yè)都選擇了眼前利益。想往研發(fā)上投入,但往往信心不足,即便技術搞上去了,國人這種只買貴的,買大牌的心理也給國內企業(yè)形成很大壓力。國家說是要修改招投標法,優(yōu)先采購70%以上國產化率的產品,而且要徹底杜絕最低價中標。這樣,一定程度上也能改變目前這種現(xiàn)狀,國產儀器也能賣上高價,有一定的利潤。但是,這還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扶持只能解決短期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儀器企業(yè)實力提升和技術進步。
至于企業(yè)方面,國內儀器廠商自身不能老想著賺錢上市再套現(xiàn),然后用錢賺錢,玩資本,把實業(yè)的初心踩在腳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不改初心,發(fā)展實業(yè),發(fā)展技術!只有這樣,中國創(chuàng)造才能真正強大!
五、綜合因素
品牌和口碑建立需要長期的時間,無關還國內還是國外的事情。就像華為一樣,品質提升上來,也一樣可以得到大家認可。所以,國內儀器廠商需要有更多耐心和努力。
有用戶認為性價比方面國產儀器還是可以的,高精尖可能達不到。中國目前在精密機床和精密電子等方面離最先進的水平確實還有一定的差距。
還有用戶覺得國人缺乏的是工匠精神。技術水平不差,差的是專研性,抄襲的成本又很低,形成不良循環(huán),導致做不出真正的好東西。理論不是問題,關鍵看細節(jié),還是要有專一至誠的工匠精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好不好用拿出來試試,口碑、知名度等是用戶用出來的。企業(yè)要有長遠的眼光與專業(yè)的精神。
總結講,國內企業(yè)與外企差距的確是存在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國產儀器廠商還是要有信心,有雄心,有匠心,踏踏實實做實業(yè),高瞻遠矚立格局。大國重器,儀器國產化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重要的是技術、實力和市場,市場是檢驗產品成敗的金標準。
儀器研發(fā)與市場推廣受參數(shù)性能、生產成本與市場定位、售后服務與用戶體驗、國家政策導向等多個因素影響,需要綜合考慮,系統(tǒng)整體地規(guī)劃。儀器研發(fā)需要多方共同關注,需要企業(yè)用心去做,用實力去表現(xiàn)。中國創(chuàng)造,要有信心。改用網(wǎng)友一句話,國產色譜,五年之后,你且看它—泰特儀器。